编者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韩长赋部长参加会议,并就如何切实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作出回答。
针对会议代表提出的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韩部长回答如下。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成就巨大。当然,农业持续增产增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这些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阶段性问题的集中反映,必须下决心大力解决。
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者主要有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农膜以及秸秆等农业的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形成的,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必须下决心大力解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业面源污染不同于其他污染,很多是可逆的。比如在水源地种植芦苇就可以有效地吸纳这些排放。而且排放量也不等于实际的污染量,以化肥为例,我国农田化肥,大体上33%到35%被当季作物利用,剩余当中很大一部分可以被下季作物、下级农田、沟渠、缓冲带继续消纳,所以并不等于最终都进入水体了,真正造成环境污染的量很有限。我们认为有办法、有信心来解决这个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攻坚战,近期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农业部还制定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我们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目标。“一控”就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现在的规划是要提高农业有效灌溉的面积,但用水总量不再增加,要靠节水来解决,总量控制。“两减”,把化肥、农药的使用总量逐步减下来。“三基本”,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十三五”要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放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位置,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为水污染防治做出积极贡献,重点采取以下五项工作措施。
一是坚持减量替代,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重点是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精准性和利用率,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支持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配方肥。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鼓励农民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施肥结构。力争到2020年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现在每年5900多万吨的化肥使用大体上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农作物,农作物里面新增长很大一块是设施农业,此外还有绿化,即我们种花种树种草也用了1000多万吨化肥,这些方面都要全面推进减量。
二是坚持减量控害,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重点是科学用药和精准施药,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支持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加快淘汰高毒农药,确保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和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国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
三是坚持种养结合,大力推进畜禽粪污治理。一方面,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调减南方水网地带和湖区的饲养量。另一方面,支持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在种养密度较高的地区和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力争到2020年75%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
四是坚持五化并进,全面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重点是因地制宜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实现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支持秸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碳化、气化等新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确保到2020年秸秆综合率达到85%以上。
五是坚持综合施策,着力解决农膜污染。一方面,加快地膜标准制定,禁止生产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下的地膜,从源头上保证农残膜可回收。另一方面,对加厚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利用给予补贴,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推广“旧膜换新膜”的政策试点,鼓励残膜加工企业、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回收残旧地膜。这项工作已在新疆、甘肃开展试点,因为地膜回收需要很大的成本,我们要研究建立成本的分摊机制,鼓励农民回收地膜。
农业部专门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工作组,近期我们将在重点流域和区域规划实施一批面源污染防治综合示范工程,探索形成一整套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推动出台配套的经济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