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市镇地处江汉平原西陲,南濒长江黄金水道,紧邻枝江城区,是枝江市总体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董市镇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9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3262人,其中城镇人口14931人,农村人口38473人。
董市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英雄辈出。据史书记载,公元220年原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廷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镇内有新石器时代的新庙子遗址,始建于明朝的“湖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府庙,现仍有战国至东晋乃至明清以来的文化遗存。
董市镇地理优越,交通便捷,距宜昌50公里,三峡机场30公里,新老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和汉宜高速铁路横贯东西,焦枝铁路穿镇南下,境内有可停泊万吨级船舶港口2个。
董市镇盛产粮棉、水产、水果等优质农副产品,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镇域内有姚家港化工园、董市镇中小企业创业园两大企业园区,已形成塑料、化工、纺织、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名列湖北省百强乡镇第83位。
近年来,董市镇以冲刺全省镇域经济百强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引领,以“转型升级、率先崛起、强镇富民”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区、宜居宜业新城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三区”建设,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225万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320万元,增长16.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4元,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亿元,增长43.7%;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97万元,增长48%。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8亿元,增长22.9%,净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9家。农业总产值完成18.67亿元,增长5.33%。农产品加工产值13.22亿元,增长5.7%。
做强产业支撑,经济底盘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功签约海南航天食品、安宁仓储物流园、楚天再生资源利用、改性沥青等12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14.7亿元。14家企业产值突破亿元,14家企业税收过百万,其中2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农业经济提质增效。粮油、畜禽、水产、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先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现代农业小农水、第四期粮食产能建设和广慈垸、复德垸泵站更新改造等项目。全年化解村级个人债务896万元,超额完成市级核定化债任务。第三产业增势强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1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达到10家,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全汇宁、安发、藻渡、华顺物流等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发展迅速。老家人民公社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董市水府庙、枝江沙浪奇观景区成为三峡旅游线上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推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主动对接《枝江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城西新区建设,启动了全域规划和分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组建董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金盆山大道西延、金狮路、白马路、新正街、董平街一巷维修改造工程,并启动安董路改造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高峡新村居民小区,实施了道路、排水及配套设施工程,安置拆迁户500余户。扎实开展镇容镇貌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出台了集镇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城乡垃圾清运保洁机制运行顺畅,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户分类、组清扫、村集中、镇转运、市填埋的垃圾清运系统。扎实开展“绿满荆楚”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500亩,董市镇被列为省“绿满荆楚”现场会重要参观点,绿化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突出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向村级延伸,便民服务与网格化建设扎实推进。逐步完善治安防控和消防体系,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和消防分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严格落实信访包案制度,化解一般矛盾纠纷139件、较大矛盾纠纷37件。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5.62%。文教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投资150万元新建董市小学塑胶运动场,筹措300万元新建董市镇卫生院门诊楼,兴建文化广场8个,成功举办董市镇首届广场舞大赛。